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案例 >> 文章正文

硕士写信揭导师与女博士关系暧昧被告上法庭

发布人:李国亮律师  发布时间:2008/9/17 13:22:15  浏览2858次 字体大小:
  因为疑心导师在博士生招生考试的过程中,偏帮另外一名同学,原暨南大学2004级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梁某不仅写信投诉,还另写了一封暗指导师不公的信件到处投寄。于是,梁某被其导师张教授以名誉侵权为由告上法庭。

    昨天(16日)下午,此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但是,梁某并没有出席,法院遂进行了缺席审理。

    学生未到庭对簿公堂

    应当事人张教授的要求,昨天的庭审由公开审理改为不公开审理,理由是审理内容有可能涉及张教授的个人隐私。而梁某也没有在法庭上现身,法官则表示已将开庭的通知送达了梁某,因其不到庭,此案缺席审理。

    在此前的一审中,一审法院没有认定梁某的行为构成名誉侵权,反而认为梁某信件中的内容基本事实清楚准确,因此激起了张教授的极大不满,从而上诉至广州中院。

    张教授一方在庭审中指出,梁某在到处散发的第二封信件中,用一些字眼和词句来败坏张教授的名誉,譬如信中暗指张教授和那名被梁认为是受了照顾的女同学王某之间关系不一般——“我和王某同学在同一寝室生活了两年,两年来的点点滴滴(包括师母公派去日本的一年),师生间的‘情谊’,不用我说什么,相信群众会有一个评价。”(信的原文)。

  一审未认定名誉侵权

    张教授表示,一审法院认为梁某的这封信没有采用侮辱性的语言,但他却认为梁某是在用一种看似正经的腔调将读者引向梁所要暗指的观点——张教授和其学生王某关系不一般。

    据记者的了解,这场师生之间的名誉权官司缘起于2006 年3月的暨南大学博士生招生考试。当时,梁某报考了暨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导师仍是其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教授。

    但后来,梁某却认为在博士生招考的过程中,张教授给了王某太多“特别的照顾”,因而写信向学校的相关部门进行投诉,同时还在投诉信之外,写了一封名为“我的考博经历”的信,向学校的不少师生的信箱进行了投寄,其中包括张教授的同事们。

    梁某在“我的考博经历”中称,王某仅仅因为要参加北京大学的一个考博英语辅导班,就可以获得提前复试的待遇,并且在信中直接指出导师给了王某毫无原则的纵容。

    在信的末尾,梁某还暗带讽刺性地表示:“最后,衷心祝愿王某同学的博士阶段仍能够在张教授的悉心‘帮助’下,将自己引向一条‘光明的学术之路’。”

    正是这封信,引发了这场师生之间的官司。(记者 李钢) 

版权所有@江苏卓达律师事务所 咨询电话:18936089755 18936087138 传真:0512-68636561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络香路18号(三元一村北门进) 苏ICP备12058822号
技术支持:苏州百斯特网络 后台管理